8月11日,由金融界发起的“乡约美好 共谱新章 乡村振兴万里行”系列主题活动走进山东淄博,聚合政界、金融机构、上市企业、知名高校等各方资源,深入调查研究,挖掘、传播乡村振兴典型经验,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提供样本和路径。活动现场揭晓了“2023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获评“2023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优秀案例”。
作为中国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特色品牌,2011年3月,第一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湖北省蕲春县开业;2020年8月18日,作为中银富登管理总部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富登投管行)在雄安新区开业,成为国内首批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2022年4月,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富登投管行),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0亿元变更为人民币105.85亿元。
截至2022年末,中银富登共设立法人机构134家、支行网点189家、普惠金融服务点108家,形成了覆盖全国22个省(区市)县域农村的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设立以来,中银富登在中国银行总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守战略定位、践行数字普惠,持续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中行力量。
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银富登贷存比约为100%,反映出中银富登真正做到了立足县域,将当地资金投放当地,没有做农村地区资金的“抽水机”。截至2022年末,中银富登累计服务客户超460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近3200亿元,为超过85万客户提供了贷款服务,户均贷款约为16万元;其中,涉农及小微贷款占比约94%。
中银富登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理解,牢牢把握发展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从观念上树立起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是一体的理念,形成了“党建引领把握方向、一二三道防线筑牢阵地、纪检巡察兜住底线、企业文化入脑入心”的“四梁八柱”治理体系;形成了“不取客户一针一线、不弄虚作假、不放弃任何帮助别人和提升自己的机会”的“三大铁律”企业文化。截至2022年末,中银富登全辖不良率为1.86%,实现了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大局。
发挥村行特色,创新产品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中银富登建立了“乡村振兴项目库”,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由各地法人行发掘本地特色涉农产业,结合当地政府规划,有意识地培育、整合项目。截至2022年末,中银富登乡村振兴项目库项目数量约1400个,累计储备意向贷款金额约135亿元,放款超3万户,累计投放金额超75亿元,有力支持当地涉农小微企业和特色产业。
在授信政策上,中银富登根据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农业工商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制定特色授信政策。一是接受“准抵押”押品,有效解决农业客户融资缺乏抵押物的难题,抵押物类型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特色,运用创新化的评估方式对榨菜池、花卉大棚、滩涂养殖等进行价值评定。二是系统自动参数化计算贷款规模,掌握真实信贷需求,及时跟踪关注市场行情,动态调整种养殖品种参数,避免盲目投放造成的行业风险。三是以乡村特定贷款用途核定特色授信方案,用专项产品支持乡村振兴。
在产品服务上,中银富登结合国家政策,创新开发了中银富登“乐家贷”“宜居贷”“欣农贷”等为广大“三农”客户量身定制的涉农贷款产品,用专项产品支持乡村振兴。比如,中银富登欣农贷,按照经营种类和用途,分为家庭农场、种植、家畜、水产、棚菜、实业、普惠等10大类,充分考虑各涉农行业特性开发了60余种子产品,因地制宜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让三农客户的抵押品更加丰富,全面满足三农客户种养殖等生产全流程资金需求。截至2022年末,中银富登“欣农贷”贷款余额超131亿元。
践行数字普惠,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
中银富登确定了“科技立行”的目标,自主建设和维护信息科技系统,持续打造数字普惠商业模式,先后开展了一号工程、二号工程进行科技攻关,形成了涵盖营销、产品、风控、运营和人员管理的数字普惠体系。其中,移动业务平台和线上贷款的落地实现了中银富登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升级,保证了中银富登线上产品与线下业务的一体化,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中银富登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移动营销模式,通过应用人脸识别、电子证书、电子印章、数字地图等技术,客户经理手持PAD,登门拜访县域农村客户,在线上就能实现信息采集、开户、进件、审批、贷后等全流程操作。首款产品PAD自动决策贷款,是专门针对三农客户,根据“整村推进”特定场景量身定做的批量业务“整村推进信用贷”,小额贷款最快15分钟就能完成自动审批;首款线上产品“中富翼贷”,是一款小额经营性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为缺乏完整信用记录的小微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客户申请贷款、签订合同以及用还款均通过手机自助完成,平均3分钟就能完成审批和放款。同时,中银富登的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等中后台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