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战略定位 践行数字普惠 助力乡村振兴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扎根县域服务“三农”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镇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毛细血管”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特色品牌,中银富登在总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守战略定位,践行数字普惠,持续为金融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中行力量。
坚守战略定位,坚持支农支小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支农支小”是村镇银行的初心使命、特色优势,中银富登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中国特色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发展普惠金融成效显著。
2018年10月16日,在全国第五个“扶贫日”到来之际,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陕西咸阳淳化、旬邑、长武、永寿四县,举行了四家新设机构开业暨爱心捐赠仪式。“北四县”是原国家级贫困县,是陕西省咸阳市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自2002年起,中国银行在“北四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从最早的给钱送物、修桥铺路到如今的金融造血、扶贫扶智,中国银行逐渐摸索出一条集约化精准扶贫新路。“北四县”四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中银富登落实中国银行“十个一批”扶贫措施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银行十几年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2018年10月,陕西咸阳长武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开业仪式上对当地小学进行捐赠
中银富登始终专注“支农支小”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存贷汇等基础金融业务,从源头上规避了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目前,中银富登贷存比约为100%,反映出中银富登真正做到了立足县域,将当地资金投放当地,没有做农村地区资金的“抽水机”。截至2021年末,中银富登累计服务客户数超410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近2500亿元,为超过70万客户提供了贷款服务,户均贷款约为16万元。其中,涉农及小微贷款占比超过92%。
△陕西兴平,中银富登员工将普惠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在中央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之初,中银富登就制定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1234”战略,即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坚持造血扶贫、合规扶贫;坚持定点扶贫、金融扶贫、公益扶贫;落实资源倾斜、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制度保障。同时,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创新产品服务,助力设立机构的34个原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广大贫困户心中打造了一张中银富登的“扶贫名片”。
发挥村行特色,创新产品服务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在浙江青田,为支持当地“三农”发展,青田中银富登对全县1500多户家庭农场客户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客户的信贷需求。在青田县祯埠镇兆庄村徐国利家庭农场,经过现场核查后,青田中银富登现场为徐国利线上申请办理了10万元贷款,并建议徐国利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传统生态种养殖。在青田中银富登的资金支持下,短短几个月时间,徐国利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家庭农场陆续引进了优质食用蛙、黎麦等种养殖产品,增加了近20多万元的收入,家庭农场规模越做越大,实现了“我能脱贫”。随着家庭农场经营的好转,徐国利与当地3户原贫困村民重新签订了定向帮扶协议书,通过安排在家庭农场劳动,让3户村民实现了脱贫。
在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中银富登抓住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等政策机遇,加快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下沉金融服务重心,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适配性与满意度。中银富登建立了“乡村振兴项目库”,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由各地法人行发掘本地特色涉农产业,结合当地政府规划,有意识地培育、整合项目。截至2021年末,“中银富登乡村振兴项目库”项目数量约900个,累计储备意向贷款金额约80亿元,放款超2万户,累计投放金额超40亿元,有力支持当地涉农小微企业和特色产业。
△湖北监利,中银富登员工将涉农产品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在授信政策上,中银富登根据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农业工商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制定特色授信政策。一是接受“准抵押”押品,有效解决农业客户融资缺乏抵押物的难题,抵押物类型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特色,运用创新化的评估方式对榨菜池、花卉大棚、滩涂养殖证等进行价值评定。二是系统自动参数化计算贷款规模,掌握真实信贷需求,及时跟踪关注市场行情,动态调整种养殖品种参数,避免盲目投放造成的行业风险。三是以乡村特定贷款用途核定特色授信方案,用专项产品支持乡村振兴。
在产品服务上,中银富登结合国家政策,创新开发了中银富登“乐家贷”“宜居贷”“欣农贷”等为广大“三农”客户量身定制的涉农贷款产品,用专项产品支持乡村振兴。比如,中银富登“欣农贷”,按照经营种类和用途,分为家庭农场、种植、家畜、水产、棚菜、实业、普惠等10大类,充分考虑各涉农行业特性开发了60余种子产品,因地制宜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让“三农”客户的抵押品更加丰富,全面满足“三农”客户种养殖等生产全流程资金需求。截至2021年末,中银富登“欣农贷”贷款余额超130亿元。
发展金融科技,践行数字普惠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年4月,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2022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峰会”举行。峰会发布了2021年度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案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数字普惠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获评“中国银行保险业2021年度银行线上服务创新案例”。
对村镇银行而言,把握数字普惠新契机不仅是做好县域金融服务的必要手段,也是自身在数字化时代突破瓶颈、谋求变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中银富登很早就确定了“科技立行”的目标,自主建设和维护信息科技系统,持续打造数字普惠商业模式,先后开展了“一号工程”“二号工程”进行科技攻关,形成了涵盖营销、产品、风控、运营和人员管理的数字普惠体系。其中,移动业务平台和线上贷款的落地实现了中银富登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升级,保证了中银富登线上产品与线下业务的一体化,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中银富登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移动营销模式,通过应用人脸识别、电子证书、电子印章、数字地图等技术,客户经理手持PAD,登门拜访县域农村客户,在线上就能实现信息采集、开户、进件、审批、贷后等全流程操作。中银富登研发的“PAD自动决策贷款”和“中富翼贷”很受县域农村客户欢迎。首款产品“PAD自动决策贷款”,是专门针对“三农”客户,根据“整村推进”特定场景量身定做的批量业务“整村推进信用贷”,小额贷款最快15分钟就能完成自动审批;首款线上产品“中富翼贷”,是一款小额经营性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为缺乏完整信用记录的小微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客户申请贷款、签订合同以及用还款均通过手机自助完成,平均3分钟就能完成审批和放款。
同时,中银富登的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等中后台数字化升级,例如,中银富登基于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工具建立了智能风控体系,各环节信贷人员可通过“客户洞察系统”实时获取贷前、贷中及贷后的小微企业客户风险画像,提高了风险管控的精准度。再如,中银富登正在攻关的“二号工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手段,建设智慧人力、机构内控画像、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监测、智能风险管理、业务大数据营销、财务数字化及反洗钱管理等“八大平台”,全面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极大提高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质效。
不忘初心,踔厉奋发
支持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2020年8月18日,作为中银富登管理总部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富登投管行)在雄安新区正式开业,成为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国内首批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也是首家总部落户雄安的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银富登投管行在新区设立是中国银行全力支持雄安新区的重要战略举措。2022年4月,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富登投管行),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0亿元变更为人民币105.85亿元,增资完成后,中银富登投管行将更好地将专业化、本土化的优势与雄安新区的金融科技和创新高地优势深度契合,切实服务好雄安新区群众的金融需求,深度融入“智慧雄安”“数字雄安”等建设。
2022年2月23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发放首笔基于雄安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线上贷款,标志着雄安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2021年4月,中银富登在雄安新区积极推广“社保创业贷款”,该业务以“人社信用评价体系”为基础,发挥社保数据的信用评价能效,探索建立支持新区“新市民”再次就业创业的信贷服务新模式。
△中银富登雄安营业管理部
为有效解决县域中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和“三农”客户等普惠客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1年起,中国银行联合新加坡淡马锡旗下富登金控,在全国批量化、标准化发起设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2011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在湖北省蕲春县开业。截至2021年末,中银富登共设立法人机构126家、支行网点189家,形成了覆盖全国22个省(区市)县域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自设立以来,中银富登通过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管理、专业化运作,逐步建立起兼顾业务增长、风险管控和成本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银富登将紧抓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持续升级数字普惠商业模式,以建设新时代一流村镇银行为目标,持续巩固国内村镇银行领先地位,打造中银新品牌,以扎实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