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古老而璀璨的华夏文明中,刺绣作为绘画的姊妹艺术,用它独有的方式承载着人类几千年的情感与智慧,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经典结合,更是从艺术创作到情感传递的巧妙延续。
中秋节前,笔者随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总部组织的采访团一行,走进重庆万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金融“活水”浇灌的小微企业——万州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史磊滔滔不绝地讲述她如何结缘“三峡绣”,又是怎样将三峡的传统刺绣发扬光大,又如何将其开发成了走向市场的漂亮文创产品。
“1999年2月,我回老家黑龙江齐齐哈尔过春节,给大哥带回去了一双鞋垫,这双鞋垫是我家保姆刘阿姨的手工做品,在大哥拿着鞋垫赞不绝口的一刹那,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史磊回忆起这段创业缘分,满眼是光。
据史磊董事长介绍,她后来才了解到,纳鞋垫和在鞋垫上、丝巾上、衣服上绣花这类刺绣在万州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生活在三峡库区的广大妇女,她们凭自己的勤劳与聪慧,把三峡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及传承三峡文化的美好愿望,用针用情,银针翠线,丝丝缕缕地镌刻在日常的生活用品上,是三峡女人的一种习惯。
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凝聚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手工艺,这一传承着三峡地区历史文化脉迹的“绝活儿”,即将濒临失传,十分可惜。在史磊董事长的引领下,采访团走进了万州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刺绣车间,数十位文静的绣娘,或四个一组,或三个一群,或单打独斗,正聚精会神于自己面前绵密细腻的绣缎,一会儿一针一线,一会儿又飞针走线,专注地绣着诗词雅句、花草虫鱼、大山长河和梅兰竹菊,绣着乡村振兴的山山水水。
“这是我们组建的一支让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工艺产业赋能的产品研发团队,有清华大学毕业的,也有曾经在腾讯工作过的,他们在这里每天忙碌着,以实现研发数据化、生产标准化、销售信息化、人才管理可持续化。”史磊指着刺绣车间旁边的一间开放式办公区的工作人员,满脸幸福地给采访团一行介绍。
陪同的万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行长李勇指着三峡绣展示厅里的作品介绍说:史磊董事长除了把刺绣作品做好,还不断琢磨如何将刺绣与多种工艺跨界融合成一个新的作品,比如木器的榫卯工艺、玻璃工艺、铝钛合金工艺中如何融入三峡绣,让三峡绣产品更加时尚美观,这样的企业家,正是我们银行需要的好伙伴。
万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三农部总经理刘永红也介绍说,史磊董事长积极抢救陷入困境的土家族、苗族挑花刺绣,2005年成立公司,在总结、学习并深入挖掘传统刺绣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传承并发展了这一最具人文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致力于刺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艺术的完美结合,将“三峡绣”打上了深深的个性烙印,把企业文化、产品文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带领“三峡绣”的绣娘们把“至美、至真、至善”的心灵追求物化为一件件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刺绣作品,因此,支持该企业做大做强,是万州中银富登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在展厅里,笔者顺着李行长手指的方向望去,各种精美的刺绣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艺术空间、锦绣服饰、小家碧玉、千年典藏等四大系列产品,早已将新的刺绣文化和灵感,渗入家居装饰、床上用品、经典服饰、工艺日用品、收藏艺术品及个性化定制;刺绣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山山水水,或栩栩如生,或灵动写意,融入在扇面、屏风、隔断等产品中,更是相得益彰、古典雅致。这显然是史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传统刺绣手工艺品的基础上,派生、衍变出的多种系列产品,将“三峡绣”这一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巧妙地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针情传真意”是三峡绣产品的服务理念,也是三峡绣的绣娘们传承民族文化、回报这一伟大时代和社会的真实写照。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的典范,是每一个三峡绣人的梦想和愿景。史磊表示:公司将秉承“以至美之心创造品质、至真之心传递情感、至善之心传承文化”的企业使命。下一步,将致力于三峡绣成为传统手工艺领域又一不可或缺的重要知名品牌而不懈奋斗,用一针一线诠释三峡人乃至中华民族细腻而博大的情怀。同时,将通过国内外的社交推广平台和互联网手段,让三峡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据悉,‘三峡绣’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主动对重庆万州库区搬迁移民、残障女性,开展刺绣技能培训,最多的时候解决了500多人就业,为他们开启了新的生活,很多绣娘的收入一年都在10万元以上”。
“像‘三峡绣’这样的小微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与我们中银富登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也是我们最应该支持的企业。”有着20多年中国银行信贷经验的万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周志成充满敬意地表示。
“为了降低该企业财务成本,我们使用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支农再贷款’,以基准利率对‘三峡绣’进行了信贷支持。”周志成董事长补充道。
据了解,截至2021年8月末,万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已累计在万州信贷投放金额超32亿元,该行现有信贷客户1400余户,近11亿元的存量贷款中,90%以上的贷款用于支持小微和三农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