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人民日报 |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共创美好生活 近年来,中银富登有效将村镇银行“地处县域、扎根农村”的机构特点转化为“距离基层更近、惠及群众更广、服务‘三农’更实”的经营特色。中银富登坚持党建引领,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主责主业,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坚持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交上一份通过村镇银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中行答卷。
  • 近日,由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与《当代县域经济》杂志联合主办、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县域金融发展论坛暨第十五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发布了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情况排名及全国村镇银行品牌价值榜单,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获评“全国村镇银行优秀主发起银行”。
  • 9月21日,由《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社主办的“村镇银行金融强农经验交流会暨村镇银行金融强农典范案例推介活动”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践行数字普惠 创新产品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获评“2023年度村镇银行金融强农典范案例”。
  •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国银行总行党委关于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相关部署。
  • 3月14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以“创新金融服务 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监管部门、银行和保险机构以及咨询机构等共话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举措。峰会发布了2022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案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获评“中国银行业适老服务典型案例”。
更多>>
银行网点
服务及投诉统一热线40011 95566
服务及投诉统一热线40011 9556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以诚心换诚信 普惠金融进农家

2019-09-09 来源:《农民日报》 [打印] 字号:[大][中][小]
分享到:

  重庆市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全县20多万人口,辖2个街道23个乡镇。县域内崇山峻岭,山多地少。在县城的街上有家不太起眼的门面,牌子上写着“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门头电子屏上滚动着“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等字样。让人感到亲切的同时,更觉得与这山区小县很搭。对,这是一家专门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的银行。

  腿勤 嘴勤 心诚

  在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三农”金融部办公区的文化墙上,记者看到这样几个字:腿勤、嘴勤、心诚。27岁的“三农”金融部业务经理冯东说,这几个字是我们业务工作的准则,也是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冯东在村镇银行干了3年多,服务着200多农民客户。他在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全国127家法人机构的700多名“三农”业务经理业绩排名中,月月榜上有名。他说,三五万元的贷款额,大银行根本“看不上”,而恰恰这个群体更需要这样的金融服务。

  这两年城口县推动“农民下山,产业上山”,从山上搬下来的农民就得盖房子,就需要钱。龙田乡团堡村36岁的村民桂元华就是刚从山上搬迁下来的。一家三代五口人,他们准备加盖新房,需要十几万元,有五万元缺口。找了几家银行,一听五万元贷款还没有抵押物,直接就被婉拒了。小桂听朋友说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专做小额贷款,而且又快又好。他在一周前向银行提出了贷款申请。几十里山路,冯东和风险控制部门的同志已经往他家跑了两趟“调查核实”。当听说本周就可以拿到钱时,小桂一家高兴极了:“我们马上就可以开工盖新房啦!”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三农”金融部和风险控制部一同要去“出现场”,分管两个部门的邓、熊二位副行长和两位业务经理一同前往。治平乡新红村离县城有几十公里的山路,这几年他们跑了不知多少趟。村民李文成2015年向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贷款10万元开始搞规模养猪,还贷后第二期又贷款20万元继续扩大养殖。现在开始申请第三期贷款。李文成说:“这次我想贷款30万元。2015年我第一次获得贷款,年出栏不足100头猪,今年能出栏400头猪。您看我这还在扩建猪舍,目标是年出栏1000头猪。今年我们这没受到疫情影响,行情又好,预计能净赚40万元左右吧。”由李文成挑头,村里成立了有30多户农民参加的养猪专业合作社,其中带动贫困户10多户。李文成说:“村镇银行是我们农民的银行,有他们做后盾,我们腰杆子都硬了许多。我们村有七八户都获得了村镇银行的金融支持,有建房的、种养殖的,还有开农家乐的。”

  途中还有个小插曲:在山路一个拐弯处的空地上,一户农民的新房正在打地基。熊副行长边开车边本能地说了句:“要不是您采访赶时间,我们本来应该停下来和他们聊聊的。”“聊什么呢?”“问问他们建房资金够不够?是否需要我们的服务?”

  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唐明行长说,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诞生于县域,扎根于县域。我们也都是农民出身,深知农民们对金融服务的渴求和无奈。我们始终怀着一颗诚挚的心服务广大农户和小微企业,深耕传统金融业务领域,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诚信可以“变现”

  无论盖房还是发展生产,农民要获取贷款的难点在于小而散,大银行少有精力顾及。而“无抵押物”更是农民最大的贷款瓶颈!怎么突破这个瓶颈,是摆在所有为“三农”服务的金融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很现实的难题。农民最缺的是钱,但拥有的是勤劳、质朴和讲信用。

  “我们为什么讲腿勤和嘴勤?就是在核查一户农民贷款申请时,我们必须多次实地去和邻居、村干部、本人聊。大家都说这人不病、不懒、不赖,这就是一个人基本的信用。然后银行、村委会、贷款人签订一个三方合同,用他的房子(或生产用房)做抵押,就放款了。你也知道,农民的房屋,无论从政策上还是人情上,实际都无法拍卖的。三方协议无非是一个‘约束’,真正的‘抵押物’是诚信。我们的‘三农’贷款业务中,90%都是这种‘信用贷款’。”邓兰平副行长说。

  北屏乡新民社区45岁的倪平原是个开朗、耿直的汉子,在村里人缘没得说。原来他在外打工,练就一手好厨艺,回乡后想开个农家乐。找了几家银行想贷款,“要么慢,要么要抵押物。我当时老房子都拆啦,啥抵押也没有。最后还是村镇银行救了我。我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离不开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一路支持呀。”老倪说。凭着第一期“信用贷款”20万元,老倪建起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农家乐。后来又继续贷款搞起了车厘子和葛根种植加工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和贫困户一起致富。当然,每次贷款老倪都如期归还了。“人家这么信任你,你再有困难也要先把贷款还上,诚信是金呀。”老倪特别加重语气强调了“诚信是金”几个字。

  治坪乡岩湾村村民任万端因盖房贷款五万元,也是“信用贷款”,每月等额本息还款1100元。开始夫妻俩在外打工,还款倒也压力还不太大。但年初任万端的妻子遭遇交通事故去世,家里的天塌了一半。孩子还在上学,任万端精神也受到极大刺激。但当我们到他家探访时,孩子说爸爸出去打工挣钱去了。冯东也感动了,他说,他家遇到这么大困难,还贷却从没有拖延过!

  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用自己的诚心换来了农民们的诚信,同时也极大推动了当地百姓的诚信意识。大家都看到和真实地体会到“诚实守信”对一个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不仅赢得社会的尊重,关键时刻还可以“变现”。

  去年这家银行共发放贷款689笔,放款额度1.2971亿元。小到三五万元,多到三五十万元,每一笔贷款背后是一家农户的新生活和新希望。去年他们的贷款不良率为零,今年截至8月,不良率也仅仅是0.27。从这些数字中可以感受到城口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支农支小、提升普惠金融水平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旗下的法人机构,经过7年多的发展,独立法人机构已发展到127家,遍布全国22个省市,走出了一条建设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破解县域和农村金融难题的创新之路。

  获取到您的定位已经改变,是否重新获取页面信息。

微信分享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