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银富登,没有 VIP 的客户,只有 VIP 的服务。我们就是要做最好的村镇银行,服务好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工薪阶层和“三农”群体。”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简称“中银富登”)董事长王晓明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谈起他们的经营理念,他语气不急不缓,儒雅的谈吐和清晰的思路,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2015 年对于村镇银行而言,是充满变革与希望的一年。这一年,中银富登在完善 IT 基础设施、推动机构及业务下沉、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二、三道防线建设、推进村镇银行股权多元化、支持“三农”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是一家年轻的银行,2011年由中国银行与淡马锡旗下富登金融共同创立。经过近五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机构数量最多、业务范围最广的村镇银行集团。截止2015年11月末统计,他们已经在全国12个省市设立村镇银行,有法人行69家,支行61家。
创新商业模式
经济观察报:中银富登作为村镇银行先行者,抓住了哪些机遇?
王晓明:农村金融市场在五年前是一片蓝海,这个市场的金融空白点比较多,多数银行不愿意下沉到乡镇,而这里确实需要金融服务。如果正规金融不进来,就会有替代性金融,比如非法融资、民间借贷趁虚而入。
2011年,中国银行与淡马锡旗下富登金融合作,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就是想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办理微型金融的发展之路。
现在看,这个选择是对的。从近几年的发展看,乡镇市场机会更大了,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土地流转过程中,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资金需求、消费需求都在增加,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这是中银富登的机会。另外,未来的机会更多可能是在支付结算上,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农民才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也是未来乡镇市场竞争的核心。
经济观察报:中银富登在商业模式上,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创新?
王晓明:近五年来,中银富登坚持“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村镇银行”的使命,致力于为县域中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工薪阶层和农业客户提供国际化的高水平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首先是建立了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一整套完全独立的信息科技体系。当初中国银行与淡马锡旗下富登金融合作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要在体制外创新、按照市场化的机制运作,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办理微型金融之路,所以起点较高,打造了以CRM、CBS、CMS为核心,包括几十个外围系统的独立IT系统平台,构建了丰富的清算网络和电子支付渠道,形成了一整套设计比较先进的信息科技体系。完善了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开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手机贴膜银行、移动开卡、助农服务站等IT助农服务工具,连通了大小额支付、农信银、同城清算、人行征信等资金清算渠道。
第二,“支农支小”战略落到了实处,推动机构下沉乡镇和涉农产品研发,制定适合农户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流程。目前,共开发了8大类涉农产品以及46种相关子产品;涉农及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1%,其中农户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43.4%;为5.2万个客户提供了贷款服务,户均贷款平均余额为29.9万元。
第三,机构覆盖面广,重点填补中西部金融服务空白县域。按照批量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区分布以中西部金融服务空白或薄弱县域为主,中西部县占比78%,国定贫困县占比33%。
第四,中国银行的传统经验与淡马锡富登金融的小微信贷技术相结合,不良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拨备充足,风险总体可控。从业务发展看,各项业务保持了稳健增长,2015年银行又加固二、三道防线,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在全国建立了50多人的审计队伍。截至2015年11月,整体不良率为1.60%,拨贷比为3.5%,拨备覆盖率达到216%。
未来发展路径
经济观察报:中银富登正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探索,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王晓明:互联网金融是我们的目标,但是目前中银富登正在做的事情是金融互联网。中银富登将用三年时间,把传统银行的优势极致化,同时紧跟互联网金融的步伐,找到切合点,使得传统银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出现代金融服务的路径。
在寻找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切入点上,中银富登是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导向,整合出系列产品和技术的组合。利用互联网前沿技术,打出一套组合拳。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是移动开卡,上门开户。目前,监管机构暂不允许银行为客户远程开户,但很多农村客户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开户开卡成了拓展三农客户的头号难题。因此,我们开发了移动开卡系统,主动上门为客户开立银行帐户,并发放借记卡。农民朋友不需要翻山越岭,只要在自家田间地头配合我们员工,用时不到5分钟,就能把银行卡拿到手。
二是设立助农服务站。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少足的问题,我们在农村地区选择合格的代理人,建立助农服务站,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我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既包括基础的金融服务,也涵盖各类增值服务,如水电煤等公共事业缴费、话费充值等,真正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是开发贴膜手机银行。贴膜手机银行使用硬件加密的智能芯片贴膜卡技术,通过移动网络和短信专网加密等通讯方式,让客户能够自助办理银行业务。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在无线网络暂时不太普及的广大农村地区,深受欢迎。
在这套组合拳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常规互联网金融手段的合力作用下,中银富登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了“存贷汇”完整的农村金融服务生态。在这些产品的背后,我行主要依靠的是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互联网前沿技术的支持。
经济观察报:未来几年中银富登在发展速度和布局上,有哪些设想?
王晓明:中银富登未来将会是加速度发展。2014、2015年中银富登进行了全国布局,是开设新的网点比较密集的两年。2015年的贷款规模比上年增长了50%。
当前,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农业银行、农商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各级金融机构在加大对小微企业、农业客户的服务上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农户小额贷款、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仍有欠缺。
中银富登在2016年的规划是,更好地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将把82家法人行全部开完,这样,中银富登的独立法人机构都能对外营业。同时要把已经开业的82家银行做好、做精,更好地下沉乡镇,加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确保资产质量的前提下,关注客户数量的增长。另外,加强支付结算手段和金融服务场景方面的整合,形成完整的金融服务生态链。
经济观察报:中银富登在进行股权多元化的探索方面,2016年有哪些打算?
王晓明:2016年,中银富登在村镇银行的股权多元化方面准备做更多尝试。最初投资村镇银行的本意,是履行国有大银行的社会责任。目前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科学的体系。那么,就会开始考虑从82家法人银行中,选择符合条件的、比较优秀的法人行,吸引更多资本进来。
在实施股权多元化时,中银富登会面向当地县域的本土企业,并优先考虑民营企业,使得村镇银行服务更接地气。在实施股权多元化、吸收更多的资本进来之后,将会增强村镇银行的资本实力,更好地服务于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