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快捷支付使用指南,让便捷与安全相伴。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消费体验的要求不断上升,高效便捷的快捷支付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消费者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时,由于操作不慎引起的安全问题频频显现,被不法分子趁虚而入。那么,作为没有接受过专业金融知识培训的普通群众,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来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呢?
01转账前明确收款对象。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商场、便利店、超市、餐饮店等经营场所消费时,都已习惯于用手机快捷支付的方式支付账单。然而,除了在明确专门的收银柜台结账外,消费者也会遇到只支持转账支付的情况。这时,为了避免转错对象导致的财产损失,确认收款方是否为关联的企业账户便尤为重要。
02转账后保留消费凭证。
消费凭证以及任何商家的承诺或协议,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为消费者投诉维权提供坚实的保障,也能在商业仲裁时厘清责任界限。
03时时警惕支付软件签约请求。
消费者在使用快捷支付时,往往会在支付宝或微信中设置一些快捷操作,如“小额免密”“自动扣款”“已签约免密支付”等。有时,这些功能是系统在第一次交易成功后,默认开通。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们务必要时时留心,不开通不常用的支付服务,并及时解约不再使用的支付协议。
04诈骗发生后及时举报止损。
如诈骗发生在支付宝或微信平台上,请立即遵循以下操作举报欺诈,及时止损,并尽可能挽回损失。
牢记以上几点,享受科技便利,规避网络风险。
(二)手机银行使用指南,保护随身携带的资金钥匙。
随着银行业务不断线上化、电子化,新型的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不法分子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设计各种陷阱骗局骗取受害人个人金融信息,最终窃取受害人资金。由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手机银行诈骗在电子渠道诈骗中最为猖獗,形形色色的交易场景都可能隐藏着不法分子的陷阱。常见陷阱包括:盗版手机银行APP,植入病毒的网站链接和二维码,以权威身份接近并索取手机短信验证码的诈骗电话等等。
我行为消费者们总结了以下几点使用手机银行的注意事项,只有遵循操作规范,才能有效降低生活中的金融风险:
01
妥善保护好手机号码、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卡号密码以及人脸指纹等个人信息。不轻易将装有手机银行的手机借给陌生人使用,减少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银行,避免在别人手机上登陆自己的手机银行。
02
不随意连接公共场所的陌生免费WiFi,不打开手机上来历不明的链接或二维码,不理睬来历不明的短信或邮件。如遇有人自称银行、公安、司法、税务、海关、银监会等单位打来电话,索要手机银行登录的用户名、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请勿相信。
03
从安全的电子市场下载手机银行APP,为手机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防止手机支付验证短信被病毒窃取,并定期查杀各类手机支付病毒来保证资金安全。只与熟悉及信任的公司进行网上交易,确认网站经过加密保护和认证。
04
开通账户余额变动短信通知功能,发现非本人交易,要及时查询,在第一时间致电银行客服紧急冻结账户。联系银行时,应当首先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客服,而不要轻信店家发来的客服聊天号码。
05
定期核对账单和银行结算单。